鉴赏|辉煌的明清家具
我国家具有着悠久历史,是对每个历史时代的缩影。尤其在明清时期,中国家具工艺更是不断推陈出新,造就了不少家具精品。
此榨床的制作年代可能已晚到清中期,但其造型及柱顶装饰等尚保留明式家具的特点。造型简洁、功能明确,实用耐用,做工精美。榨床形制如板凳,面板向一端倾斜,并开圆槽与流口相通,以便蔗汁顺流入放在下面的容器。凳面植立柱两根,中加横枨。榨板如一把拍子,尽端插入枨下,采用了杠杆的原理,榨板手柄一端细长,圆在榨板前端,着力点选择十分合理。榨床圆槽与流口处连为一体,易于使果汁下流至容器。是一件颇有意趣的收藏品,同时向我们展示了百多年前的生活图景。
小知识:榨床是用于榨取果汁的工具,王世襄《明式家具珍赏》中称之为“甘蔗床”,即用于榨甘蔗汁的木质设备。榨床作为家用生活工具,多流行于南方,反映了中国人饮用果汁的生活习俗,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
此躺椅以黄花梨为木材,同时椅面、背板、脚凳面和搭脑均以象征风雅的竹子的形象出现,散发着浓郁的文人气息。整体造型简练、古朴,仍可看到明式家具的遗风。在造型及某些制造手法与藤、竹制家具有相似之处。搭脑仿圆形竹条枕;靠背座面和脚凳面平铺(倒棱)的木条,仿竹椅平铺竹板。脚凳的前牙条为两柄抽象式如意浮雕。
小知识:此躺椅为中国南方如广东一带的产物,因南方潮湿闷热,扶手与椅座之间没有其它配件,通风凉快。搭脑凸起做成竹筒形,靠背板与脚凳的仿竹形既注重了功能又形成一种装饰。人坐上之后再把脚凳拉出,极为舒适。这种躺椅是为大户人家的一家之长专门设计订做的,家庭其他成员无权去坐,所以在已发现的这类躺椅中,在装饰与尺寸上无一重样。在清代出现的一些新奇家具中,这种躺椅称得上是把形式与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精品。
这件躺椅可谓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。结构与通常的矮靠背玫瑰椅基本一致,即椅子后腿上截和椅圈均以格肩榫卯榫接于椅子大边,形成椅子的前后腿。有趣的是,遵循惯例该椅的卯头皆于椅边矮扶手处露出,而该矮扶手实际上是躺椅的前后栏杆。罗锅枨置于椅腿较上部且形成长方形盒状,并起边抹线脚,一如某些方桌或长方桌所常用的线脚。躺椅后背及两侧的栏杆十分引人注目,栏杆饰以缠绕的龙纹,每块栏板均以劲健的雕工用整块黄杨木雕成。
小知识:该件躺椅大约曾置于户外或游廊,故腿足末端残损并不得不后配了牙条。该躺椅很可能原有一个可挪动的曲状藤制靠背,其曾勾连于矮栏杆上,并曾与扶手牙条相锁连,以使藤制靠背直立不移。靠背和扶手的发展和运用,无疑使席地而居的生活更为舒适,并沿用于椅类。
这把椅的椅背制作极精,雕饰之繁缛,题材之丰富,十分罕见。
其攒靠背上的草书“寿”字和嘉靖雕漆器上的花纹相似,据此可定其年代为明中期。惟现在尚有争论的是靠背和底座是否为一器。底座四面平式,完全光素,有如一件大长方凳,与靠背并不协调,而且从结构来看,靠背的安装方法也不够合理。因而有人怀疑靠背可能是从直后背交椅移植到台座上来的。不过无论如何它是一件十分难得并值得作进一步研究的家具。
以上两件禅椅造型简练,装饰无华,均为三屏风式攒拐子靠背,饰以清式家具常用图案,软藤椅面,坐着舒适。这两件禅椅强调空间比例的深纵宽拓,以合禅家之肃默、空灵。存世稀少,为其价值所在。
小知识:禅椅是一种比较大的椅子,因禅师可以盘腿坐在上面修禅而得名。扶手缩进去,非常短(也有的禅椅没有扶手),前面一块非常长,坐在椅子上靠不到靠背,只有盘腿而坐才能靠到靠背。这样的明式坐椅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的睿智巧思,其简洁、素雅和空灵的造型是明代文人和士大夫审美趣尚的一种具体再现,似乎有某些“禅意”隐含其中。
此椅作海棠式,转圈扶手,椅身整体以红色为地,金黄色、黑色、墨绿等色作图,显得异常华美高贵,全身绘牡丹、山茶花、山石等吉祥纹饰。整体纹饰布局遵循传统的对称美图样设计原则,同时使用雕填漆工艺制作,更显珍贵。
雕填漆工艺是一种传统装饰技法,首先于器物胎体之上阴刻出图案纹样,然后再根据需要,使用不同颜色的漆进行填涂。
此椅特点是扶手为拐子纹式样,造型庄重雅致。正面挂牙亦饰拐子纹,工艺考究,别具匠心。整椅造型有空灵之美,在吸收了清代家具元素的同时,仍保持明式家具风骨,实属难得。
小知识:此老红木“公座椅”,多用于官府衙门公堂以及办公之地,所设的椅子造型方方正正,以直线为主,给人神定气闲、端正沉稳之感,人椅在气韵上形成了同构。在造型设计中表达出一种权力和威仪的形象。
此椅六方形,六足,是南官帽椅中的变体(也称为教师椅)。座面以上后背、扶手和束腰下的雕刻精细,背板玲珑细致。应是清式风格受西方风格影响的作品,整体形象生动灵活,给人以独特的美感。
小知识:在古代“天地君亲师”,敬师重教为华夏美德。中国古代专门给师傅、老师打造的一种家具教师椅,其地位仅次于龙椅。凡坐上该椅之师其弟子须“立答有序,而师者才授弟子”。